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方向 -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观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方向>>一文由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推荐曾刊载于新加坡南洋早报,香港大公报等,并将在中国”财富时代”杂志连续登载.
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 供稿 (有节选)
第一部分:回 顾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全面恢复和建设市场经济的20年,这20年里,前面是市场经济的起步,发展商品经济,这条路渐渐赢来了“世界工厂”,后面是作为市场经济中较高级的形式之一金融市场的恢复与建设,现在到了攻坚阶段,它的整个发展轨迹鉴证了中国回复与开拓市场经济的艰辛历程:
1.恢复金融体系
首先是198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一个基本地举措就是恢复银行,恢复信贷,起初由向国企、集体企业“准财政”计划拨款转向半计划、半自由信贷,后随着“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使非公有性质的经济成分在政治与经济地位上崛起,金融也略向这些性质的企业实行部分信贷。
与此同时,再就是银行与银行之间,完全是国有银行之间,开始探索富余资金由过去的调拨变为彼此拆借,最初叫内部资金拆借的货币市场,后又过度到有条件地对外的资金市场。
作为对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由财政的出纳恢复为较为独立自主经营的银行,并且在此期间证券业、期货业逐渐被恢复和建设;与此同时是保险业、信托业、城乡信用合作社等从机构到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是基金、商业银行等机构和市场的建设。2004年政府又计划大规模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数量,并实行和正在实行一些有利于农村、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2.发展商品经济、建设信用市场
在一边发展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时候,与此同时是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商品经济在城乡有了一定的起色,商品市场从区域性较强的地方集贸市场,到辐射面较广的区域性、全国性农贸市场、水产市场、水果市场、花卉市场等;从传统零售百货到现代超市,从单一的种类市场到多样的细分市场等;从生产资料市场包括小生产资料市场到大中型科技含量较重的高级生产资料市场,都有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货仓”从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各地,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活跃的商品经济是基础,资本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金融是资本市场的灵魂,是高级阶段。中国金融的发展也在遵循这么个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顺序。
反过来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金融在“赶超型”经济政策的指引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驱使下,在全面恢复市场经济的现实面前,由企业产权的资本市场到金融产权的资本市场,以及金融与工业相互融合的“寡头”产权市场,拉开了产权改革的革命,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在经济体制控制上的放松、放开、放活,这些市场也朝产权融合的纵深面发展,作为一种制度“异化”,资产流失在这一革命性的变动中,有意、无意成为一个避免不了的怪魔,金融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今天的中国金融危机,资产流失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证券交易所的发行个股数和发行量、交投量,而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企业质量,都发生了根本地改变,海外上市及各种融资渠道日益国际化,中国对外投资与购买美国债券和储藏各国货币,也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传统的债券市场在这一时期更是从国债到企业债,从地方到中央,从品种到数量,从银行券到基金券等日益增多,而发行形式日趋成熟和多样,并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工业走向金融,从中国资本市场正走向国际,多以香港为跳板,以英美为榜样的大规模的走向国际市场。
但贸易在“经常帐目”下的逆差却主要是流向日本。“资本帐目”往往以各种形式,合法与非法地流向美国等。这就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国际贸易的作用下,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走向。一个市场的信用与金融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国际化了,国际化也不可逆转地影响着本土化。
3.基础建设
这个时候的特点是金融市场的建设虽然呈现发展势头,但更多的是机构性、功能性的恢复和建设,金融与信用的威力,即使是“初试啼嘤”,也显示了在GDP增长中的作用,与财政一起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金融的功能和作用,也许是因为正在摸索阶段,还处在市场的初期,相应的信用建设,包括信义文化与观念、信用法规与制度,以及信用技术与手段未及时跟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飞速转变,社会信用还是农业社会的关系阶段,没有向高级的制度阶段进化,许多信用技术与金融手段、国际国内的经验和教训,没有用或没有充分地运用,显然忽略了金融信用的基础性建设和基本功能的创新与充实。
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全面地揭开了与国际接轨,由政府与国企的附庸,彻底向市场的主旋律——质量效率转变的序幕,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既是生产力的纵深开拓性发展,这是指效率,又是信用力的横向贯穿性开拓,这是指信用率,即效益。前面是硬件,后面是软件,前者是有形的,后者是无形的,爆发危机时,前者是物资的浪费,后者是信用的“泡沫”。但二者同样重要。在wto和wipo的背景下,希望给中国特色的金融业这座巍峨壮观的现代信用主体工程,从功能和结构上,从“诚、信、用、誉”各个方面打下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和信用力基础,不光资本充足,更主要的是信用充足,形成一个资源开发与良性互动的市场网络。
|